刷脸支付后,刷掌支付或将成为全新支付方式!
密码支付、指纹支付、刷脸支付后,刷掌支付也开始逐渐运用。
继微信开通刷掌支付后,支付宝也开始布局掌纹支付。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支付宝正在研发“掌纹支付”功能,已经有包括“掌纹识别设备”“掌纹识别装置”“生物特征识别设备”“收银设备”等专利获得授权。
巨头纷纷布局
不同于传统的接触式指纹识别,“刷掌识别”的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非接触式的识别方式包括掌静脉识别,即通过特殊设备采集手掌静脉中血液流经纹路的图像,对此进行生物识别。而接触式的识别类似指纹采集,需要一个大的指纹采集器,让用户放置整个手掌以便采集掌纹。
公开资料显示,在2022年3月,腾讯申请了“刷掌设备”的专利,7月26日已获得授权。
2022年8月,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了多枚“微信刷掌”“微信刷掌支付”“微信刷掌服务”“WePalm”商标,国际分类涉及设计研究、广告销售、金融物管等。
到了2022年 10 月,微信上线了“微信刷掌支付”小程序,并在线下部分试点城市开启测试。用户在刷掌设备上开通刷掌支付功能后,可在小程序中查看相关的支付动态。
据网友测试,刷掌设备由微信支付提供,设备上设有显示屏和掌纹识别区,用户开通微信刷掌支付功能后,只需要在掌纹识别区进行扫描,即可完成商品的支付,相比于传统的密码支付和指纹支付,更加便捷。
不过,早在2020年,亚马逊已经在2020年推出了Amazon One支付系统(即刷掌支付),在0.3秒内能完成验证。至今,该系统已在美国50余家线下店铺投入使用,包括亚马逊的线下便利店、书店以及食品店。此外,亚马逊还宣布,将继续扩大刷掌支付的应用范围,除了在亚马逊自己的店铺使用外,还可能将该系统出售给第三方。
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刷掌支付可以代替刷脸支付,运用在线下的各个消费市场中,如餐厅、超市、社区团购等。而且刷掌支付只涉及手掌、商家终端,在与商家终端做交互时,手掌比眼睛、刷脸的可行性、交互性、方便性都要高。
根据艾瑞统计测算,2021年中国中小微数字化升级市场规模超过750亿元,其中数字化支付服务贡献占比自2016年34.1%迅速增长至2021年64.6%,占据数字化升级服务主导位置。面对百万亿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刷掌支付无疑是一个新的支付生态。
需注意隐私保护
几乎各种支付方式都受到过支付安全的影响,或许掌纹支付也很难例外。
目前,“刷掌”的安全性仍然让人担忧。中国支付清算协会2022年4月份发布的一份问卷调查报告显示,95.7%的移动支付用户最常使用扫描或出示条码完成支付,20.2%的用户不接受使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同时,用户希望生物识别信息数据库由国家相关机构掌握,做好生物信息安全存储,确保个人生物信息安全。
虽然掌纹、掌静脉信息相对于脸部特征信息更不容易被采集,但仍然存在被泄露、伪造或滥用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尚未专门针对掌纹和掌静脉信息的管理规范。不过,《个人信息保护法》对敏感个人信息设专节保护,而根据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掌纹、掌静脉信息是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正属于敏感信息的范畴。此外,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生物特征识别分技术委员会官方公众号曾发布消息称,掌纹、掌静脉通用规范正在制定中。
有业内人士认为,掌纹和掌静脉技术在投入实际使用时需做好相应的准备,比如在技术上,需要保障掌纹、掌静脉信息的数据库的存储安全。
同样,支付服务提供者需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要求,比如在收集掌纹或掌静脉信息前落实获取个人信息主体单独同意的要求;在存储时,将掌纹、掌静脉信息与个人身份信息分开存储,且原则上只存储摘要信息,及时删除可提取掌纹、掌静脉信息的原始图像。再次,还需考虑如何应对用户退出服务。当用户不再同意使用掌纹或掌静脉信息时,其有权要求删除相应信息。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盛伙伴商城相关问题,请+微信客服:26955444
发表,未经允许,转载必究,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